返回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首页

第125章 曹魏骨鲠名臣传:乱世直臣的忠烈与浮沉(2/7)

   建安九年(204 年),曹操破袁氏,领冀州牧,在邺城府中接见崔琰。案上摆着刚统计的户籍簿,操笑道:"冀州可得三十万众,真大州也!" 崔琰却长揖到地,声音如铁:"今天下分崩,冀州百姓暴骨原野,明公不先存问风俗、救民涂炭,却校计甲兵,此岂冀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话音未落,满座宾客皆伏失色,曹操手中的竹简 "啪嗒" 落地,却突然起身长揖:"孤过矣,愿闻教。" 从此,冀州始行 "存问鳏寡,劝课农桑" 之政。

    曹丕为世子时,常着胡服纵马射猎,所过之处践踏农田。崔琰修书劝谏,竹简上的字迹力透纸背:"盘于游田,《尚书》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袁氏之败,正由公子宽放滋侈。今邦国殄瘁,世子宜思经国大略,而非逐雉兔之乐。" 曹丕收到信时,正准备换上猎装,展开竹简后,望着末尾 "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八字,竟亲手焚烧了新制的猎服。次日,崔琰在东曹府见到曹丕,见其衣饰素简,颔首不语,心中却知,这封谏书已如重锤,敲在储君心头。

    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崔琰因推荐杨训一事遭构陷。杨训在曹操进位魏王时上表称赞,被时人笑为 "希世浮伪",琰从训处取来表草,见文中多溢美之词,遂书与训:"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本意讥讽论者苛责,却被人曲解为 "傲世怨谤"。曹操震怒,罚琰为徒隶,命人监视。

    在徒隶所,崔琰每日正襟危坐,即便蓬头垢面,腰板仍挺如青松。有人劝他向曹操服软,他抚着胸前的《论语》残卷:"昔史鱼尸谏,吾岂惧刑?" 曹操派使者查看,见他 "虬须直视,辞色不挠",竟想起官渡之战时那个在帐中直言的身影,心中恨意更盛:"竖儒欲效东方朔乎?" 最终,一道 "赐死" 的命令送至,崔琰望着庭院中那棵当年埋剑处长出的槐树,轻抚树干上的剑痕,慨然赴死。消息传出,冀州百姓罢市三日,东曹属吏皆着素衣,连曹操的马夫都偷偷在马厩挂上白幡 —— 他们知道,那个 "德行堂堂" 的长者,是乱世中最后的玉树。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 年),毛玠站在鲁阳城头,望着南去的车队,衣袂被秋风扬起。他刚拒绝了刘表的征召,对随从说:"刘表虽据荆襄,却政令不明,非能定天下者。" 转身北望,眼中闪过坚定 —— 他听闻曹操在兖州屯田,治下 "路不拾遗",遂束装北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初见曹操,毛玠提出 "奉天子以令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