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瓒在马上冷笑:"哭墓者死,你不怕吗?" 畴抬头,眼中是比冰雪更冷的光:"畴不怕死,怕的是天下忠义之士寒心,怕的是幽州百姓再无宁日。"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偷偷抹泪;瓒的士兵中,有人刀柄松动。瓒忽然意识到,杀了这个书生,自己将失去幽州的民心。他挥挥手:"放了他,这样的义士,杀之不祥。" 田畴起身,用袖口擦去墓碑上的积雪,碑上 "汉幽州牧刘虞之墓" 八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 这一哭,哭醒了乱世中沉睡的忠义。
建安五年(200 年),徐无山的山谷里,田畴站在巨石前,手中的青铜剑划破指尖,血滴入酒中:"诸君随畴入山,非为避世,为讨公孙瓒,复刘公之仇!" 五百宗族子弟跪地,饮下血酒,山谷回响着誓言:"同生共死,报仇雪耻!"
他制定律法二十条,刻在木板上:"杀人者死,盗者断手,争讼者先理后刑。" 又设学校,教孩童读《孝经》《论语》;定婚丧之礼,禁止奢靡;兴修水利,开垦梯田。数年间,五千余家来投,山谷中竟出现了市集,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外面的战火纷飞。
乌丸使者带着战马和毛皮来见,田畴却拒绝了礼物:"吾非酋长,乃汉臣。若要通商,以物易物即可,无需进贡。" 使者惊叹:"从未见过如此的山林首领,不贪财,不慕权,唯求百姓安宁。" 徐无山,这个乱世中的乌托邦,成了忠义与仁政的象征。
建安十二年(207 年),无终的军帐里,田畴指着羊皮地图上的卢龙塞:"此道自光武帝后荒废二百年,却可直达柳城。今虏以为大军会走无终,必然松懈,若伪退,从卢龙塞出白檀,可出其不意。" 曹操抚须沉思:"夏水雨,道路泥泞,此道能行吗?" 畴答:"畴已遣人探路,虽险,可通。"
大军回撤时,田畴令人在路边立木牌:"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乌丸斥候见之,果然放松警惕。当曹军翻山越岭,出现在白狼堆时,乌丸单于蹋顿惊得手中的狼头旗落地。此战,曹军大破乌丸,斩首三万级,田畴的奇策,让曹操彻底平定北方。
论功行赏时,田畴却跪在曹操帐前:"畴为刘公报仇,非为爵禄。今功成受赏,何面目见刘公于地下?" 曹操叹息,想封他为亭侯,畴竟以死相拒。最终,曹操拜他为议郎,却知道,这个山林义士,永远不会属于朝堂 —— 他的心中,只有徐无山的百姓,和刘虞墓前的那片月光。
汉献帝初平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