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首页

第124章 曹魏清流名士传:道义君子与隐逸者的乱世风骨(6/12)

容,忽然想起初到屯田区时,百姓面黄肌瘦的模样 —— 原来,道义不是空谈,是让百姓吃饱饭的实在。

    建安九年(204 年),河间平叛后的庆功宴上,部将们争着报功:"末将斩首万级!末将俘获贼众八千!"唯有国渊默默坐在角落,面前的竹简上写着" 斩首三千,俘获千余 "。曹操注意到他的沉默,笑道:" 子尼为何不报功?"渊起身道:" 河间乃王土,贼众本是百姓,因饥寒为盗,破之何功之有?"

    诸将哗然,渊继续道:"昔李广难封,因其不夸功;今我等破贼,乃分内事,若虚报数目,是欺君欺民。" 曹操点头,转而问:"若如实报功,不怕将士寒心?" 渊答:"明公赏罚分明,将士自会效命。且实事求是,方能让百姓知王师之仁。" 此后,曹魏的破贼文书,皆以国渊所定为范本。

    处理诽谤案时,渊见文书多引《二京赋》,竟令属吏遍寻能诵此赋者。有人不解,渊笑道:"能引此赋者,必是饱学之士,当非恶意诽谤。" 果然找到投书人,竟是不满豪强兼并的书生。渊没有治罪,反而推荐他到郡县学宫任教 —— 他的务实,从来不是冷酷的效率,而是带着温度的智慧。

    建安二十三年(218 年),太仆府的马厩里,国渊正在给病马敷药,属吏捧着刚到的俸禄进来:"大人,这是今岁的粟米和布帛。" 渊却指着堆在角落的旧粮袋:"吾家中尚有存粮,先发给缺粮的马夫。"

    有故吏从远方来,见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朝服,忍不住说:"大人贵为九卿,何自苦如此?" 渊笑道:"吾少孤贫,赖乡邻资助方能求学,今食朝廷俸禄,当思百姓疾苦。" 他将俸禄分成三份:一份留作家用,一份周济宗族,一份购买典籍送给寒门学子。

    临终前,他握着儿子的手:"吾死后,以瓦棺薄葬,墓中只放《考工记》和《九章算术》,吾一生所学,唯在务实二字。" 当曹操得知他的遗物,望着案头国渊亲绘的屯田地图,长叹道:"国渊之诚,可动天地;国渊之实,可富万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汉献帝兴平二年(195 年),幽州蓟城的寒冬,积雪掩盖了刘虞墓前的血迹。田畴跪在墓前,手中的祭文已被泪水打湿,公孙瓒的士兵将刀架在他脖颈上,铁甲的寒气侵入骨髓。

    "刘公啊," 畴的声音穿透风雪,"您遣畴使长安,欲求讨贼之策,不想归来时您已遇害。畴未能救您于危难,唯有一死以谢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