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瘦得几乎陷进被褥。
"切勿厚葬," 范喘息着,"吾一生未服官服,入殓时仍着辽东所制布衣。家中藏书,可送与郡县学宫;田产,分给无地百姓。" 张承含泪点头,忽然想起数年前曹操征荆州,留范与邴原辅佐世子曹丕,曹丕执子孙礼,每次拜见必正冠肃立,而范总是说:"世子当以天下为任,勿效书生虚礼。"
临终前,范忽然轻笑:"昔者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吾食曹公之粟二十载,却未为其谋一官半职,可算不忠?" 张承刚要回答,却见兄长已阖目,面容平静如熟睡的婴孩。窗外的雪,恰好落在他案头未读完的《道德经》上,盖住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字句 —— 这个一生不争的隐者,终究在历史的书页中,留下了最耀眼的不争之争。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 年),泰山郡的深秋,新任太守凉茂站在城楼上,望着山间隐隐的盗匪火光,转身对属吏说:"备笔墨,吾要写安民榜。" 众人疑惑,以为他要调兵遣将,却见榜文写着:"盗者,迫于饥寒;捕者,伤于刀刃。今开仓放粮,愿从善者,既往不咎;仍为盗者,家人可劝降,劝降有功者,赐田三亩。"
旬月之间,泰山郡的山谷中,陆续走出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背着简陋的行囊,牵着瘦骨嶙峋的耕牛,向郡府方向跪拜。凉茂亲自打开粮仓,见老妇人抱着发霉的窝头,泪水夺眶而出:"是吾等官吏之过,让百姓至此。" 他推行 "均粮法",将豪强的囤积粮谷分给贫民,自己却每日只食两餐,粥中罕见米粒。
有盗匪头目来降,跪在堂下不敢抬头,凉茂却亲手扶起:"若能带弟兄们屯田垦荒,吾保你们无罪。" 次年春耕,泰山郡的荒田上,曾经的盗匪们挥着锄头,田埂上插着凉茂手书的木牌:"耕者有其田,盗者有其耕。" 百姓们发现,这位太守大人常穿着打补丁的官服,在田间教孩童识字,衣摆上的泥土,比农夫还多。
建安十二年(207 年),公孙度的辽东王府,青铜灯台上的牛油味刺鼻。度按剑环顾诸将:"曹公北征乌丸,邺中空虚,吾以十万大军袭之,必能破曹!" 诸将轰然称是,唯有凉茂长揖不起:"将军错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度的目光如刀:"凉君何出此言?" 茂抬起头,额角已磕出血痕:"昔者乐毅破齐,先修德政,后施兵戈;今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讨逆贼、抚百姓,功德远超将军。将军坐拥辽东,不救天子于水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