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首页

第128章 曹操的智囊天团:权谋博弈中的顶级玩家(3/5)

,我有粮,咱合作护驾,我当外援,您做内主。" 杨奉傻乎乎同意,结果曹操趁机迁都许都,杨奉反应过来时,已经被揍得找不着北。

    后来刘备叛逃,董昭提醒曹操:"刘备有野心,早晚必反。" 曹操没听,后悔得拍大腿。关羽围樊城,孙权说要偷袭荆州,诸将主张保密,董昭却摇头:"露出去!让关羽犹豫,让曹仁守军知道有救,士气大振。" 果然关羽进退两难,丢了荆州。

    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董昭牵头劝曹操称魏王:"明公功劳比伊尹、周公还大,不能一直当臣子啊!" 曹操假装推辞,心里乐开了花。这一步,为曹丕篡汉铺了路。曹丕即位后,董昭一路升到太仆,成了三朝老臣。

    他最绝的是务实,劝曹操凿平虏、泉州渠通运,解决军粮问题;提醒曹休别轻易渡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虽然有人说他善于逢迎,但在乱世中,能把权谋玩成务实主义,董昭绝对是个狠角色。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 年),13 岁的刘晔盯着继母的侍者,想起母亲临终遗言:"这女人爱搬弄是非,长大了记得收拾她。" 某天趁没人,直接砍了侍者,跑去母亲墓前汇报。父亲气得要揍他,他跪下说:"完成母亲遗命,甘愿受罚。" 父亲反而觉得这孩子不简单,从此另眼相看。

    建安十四年(209 年),曹操为陈策山贼头疼,诸将都说山险难攻,刘晔冷笑:"这些山贼就是乌合之众,怕硬不怕软。咱先悬赏招募死士,大兵一到,喊一嗓子 '' 投降不杀 '',保证他们抢着缴械。" 曹操一试,果然山贼望风而逃,从此刘晔成了曹操的 "山地战专家"。

    建安二十年(215 年),曹操打下汉中,刘晔急劝:"刘备刚入蜀,人心不稳,趁势南下,蜀地可传檄而定!" 曹操犹豫:"粮草不够,下次再说。" 七天后,蜀地降者说 "蜀中一日数十惊",曹操又问能不能打,刘晔摇头:"现在人家缓过来了,难打了。" 曹操肠子悔青 —— 这是他离统一最近的一次。

    曹丕宠信孟达,刘晔泼冷水:"孟达有野心,新城连接吴蜀,迟早反。" 后来孟达果然叛魏归蜀;公孙渊夺位,刘晔又说:"辽东偏远,不趁早收拾,必成大患。" 明帝没听,后来司马懿远征辽东,才想起刘晔的预言。

    刘晔的问题在于太聪明,在朝堂上不合群,有人说他 "狂傲",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离不开他的战略分析。他就像个冷静的旁观者,总能看透局势,却因性格刚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