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讥之,陛下欲效之乎?" 并弹劾刘晔佞谀,气得文帝当场罢他为右中郎将。
黄初六年(225 年),鲍勋因孙邕违规一事被构陷。邕在营垒未成时 "邪行不从正道",刘曜欲推究,鲍勋以 "堑垒未成" 解止。后刘曜有罪,勋奏绌遣,曜却密表勋私解邕事。文帝震怒,以 "指鹿作马" 的罪名欲置之死地。廷尉高柔等重臣联名求情,提及 "勋父信有功於太祖",文帝却怒道:"勋无活分!" 临刑前,鲍勋望着洛阳城的方向,想起父亲鲍信战死时,手中仍握着曹操的将旗,苦笑道:"忠信获罪,此天也,非人力也。" 他死后二十日,文帝驾崩,临终前对司马懿说:"吾悔杀鲍勋矣。"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 年),鲁阳山的贼窟里,司马芝抱着母亲痛哭,贼人的刀刃在火光中闪烁。"母老,唯在诸君!" 他的声音哽咽,却充满坚定。贼首凝视良久,叹道:"孝子也,放之!" 他以鹿车推母南下,在荆州躬耕十年,却始终手不释卷,夜晚借月光读《汉书》,露珠打湿书页,他便用衣襟擦拭,唯恐污了文字。
菅县的公堂前,司马芝怒视郡主簿刘节:"汝宾客为盗,今调为兵,敢藏匿者,罪同!" 刘节仗着宗族势力,将兵丁藏匿,他竟驰檄济南,历数刘节 "纵客为盗,阻挠军兴" 之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竟让刘节代行,青州百姓听闻,编歌传唱:"郡守为兵,郡主簿充役,司马芝治,豪强惧。"
在广平令任上,贵宠刘勋多次请托,他 "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独司马芝以公正获誉。曹操路过广平,见百姓安居乐业,赞道:"使天下县令皆如司马芝,吾何忧哉?"
有人盗官练置都厕,吏疑女工,欲严刑逼供,司马芝却阻止:"若不胜掠,或至诬服。昔于定国治狱,罪疑从轻,此先代之法也。" 他主张 "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最终释放嫌疑人,后来真盗落网,众人皆服其明。
在河南尹任上,内官欲通过董昭请托,昭竟不敢开口,对来人说:"司马芝如明镜,吾不敢污其清。" 他治理河南十年,"抑强扶弱,私请不行",离任时,百姓凑钱为他立碑,却被他阻止:"吾效商鞅治秦,唯求法行,非求名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崔琰的 "以死守之",是儒家 "舍生取义" 的践行;毛玠的 "清公素履",是法家 "公正无私" 的坚守;鲍勋的 "抗辞直谏",是史家 "董狐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