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今天也在为历史意难平努力

首页

113 仲卿(捉虫) 打匈奴的序幕。(1/9)

    刘彻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董仲舒的策论如何?”

    不论大臣们如何争论,他都更好奇民间的看法。

    卫青不着痕迹地与尚谨对视,轻轻摇了摇头,示意尚谨不要太激进。

    皇帝们人均喜欢问这种危险的问题,尚谨提前打起了预防针:“我只在民间听说了一些,不知真假,若有说错的地方,陛下可别怪我。”

    “畅所欲言,不管你说的如何,错了只当童言无忌。民间都是如何说的?”

    “稗官没和陛下仔细说明吗?”想知道民间对天人三策的看法,稗官可比他一个人的话管用多了。

    “稗官总有自己的倾向,也会欺上,我更相信你的话。”刘彻前几日才骂了一群稗官,一个个的写的一模一样,全是夸耀,真把他当傻子呢?

    任何一个政策发下去,要是一片叫好声,那才是糟糕透了。

    “我也有喜恶的。”尚谨无奈地说,“得利者奉为圭臬,失利者竭力反对,受压迫者恨不得封上董仲舒的嘴,总归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争辩。”

    “好比天人之说,方士对此十分赞成,他们本就依此而生,而不信鬼神之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天象会致使社稷不稳。”

    “信奉刑名之学之人对于德主刑辅之说大肆批判;对于尊儒,各家更是争议不休;儒生内部亦是对董学论说不断,尤其是春秋决狱,公羊派与谷梁派对《春秋》的解释也是各有不同。”

    尚谨觉得与其说罢黜百家,不如说董仲舒试图让儒家吞并其他学说,好比其中最明显的阴阳家。

    董仲舒要尊崇儒家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儒家学说,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这对于统一是最重要也最难的一步。

    然而思想统一势必导致禁锢思想,而最终僵化。

    “五常自然是好的,教导人向善。”

    尚谨对仁义礼智信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是觉得能做到的着实没几个。

    “可说到父为子纲,有些子孙觉得自己的父辈年老糊涂,怎能以其为纲?做父亲的大抵都是开心的。”

    三纲里其他两个都不适合在刘彻面前说不是,父为子纲与他的经历贴合,说几句也没什么。

    他说了一堆又一堆,只是担心刘彻会不会恰巧有没考虑到的地方,不过刘彻似乎都想到了,他也就放心了。

    也不知道他这算不算杞人忧天。

    刘彻点明“纲”之一字的内涵:“既是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