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父亲自己也要能为榜样才可。”
董仲舒在原本儒学像基础上造了一套服务于皇帝的学说,自然也想要阻止君之恶,君为臣纲既要求臣子对皇帝忠心,也要求皇帝自身贤明。
“可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他们只会去看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天下又有几个父亲敢说一句自己品行无缺,足以成为子孙的榜样呢?”
到最后往往是只要求一味的服从,这也是天人三策的一大弊端。
再好比天人感应,后来多的是把锅甩给臣子的君主。
刘彻想起他们三人的身世,叹道:“你们该是最不信这个的。”
霍去病听到刘彻这么说,眼中带着迷茫,这个“你们”包括他吗?
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舅舅和尚谨的父亲是谁。
其他人既没有告诉他父亲都做了些什么,也没人告诉他郑季以前把卫青当奴才磋磨。
他见别人有父亲,总有羡慕之情,也问过他的父亲是谁,可母亲不愿意告诉他,总有伤心之色。
于是他想起尚谨说自己没有父亲,他猜测自己的父亲大约是死了,所以别人都不告诉他,怕他难受。
他想象中的父亲,是他身边对他最好的三个男子最好的那一面交织在一起的模样,像舅舅一样武艺高超、英勇无畏,像陛下一样和蔼风趣、凤表龙姿,像尚谨一样出口成章、心慈好善。
而且和母亲一样爱他护他。
如果按陛下所说,他们的父亲都不足以成为他们的榜样,是指父亲德行有亏……
他的父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父亲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抛弃了他和母亲?
他突然之间有些惶恐,好像用以安慰自己的幻象被无情刺破。
他一直低着头,没人发现他不对劲。
尚谨还在和刘彻聊天人三策。
尚谨已经把天人三策从头到尾说了个遍,刘彻最后问道:“这么说,你反对董仲舒的学说?”
“不,虽有不喜,但董仲舒之策大有可取之处,我赞成陛下采用,他的学说正是陛下所需要的。”
即使尚谨对董仲舒抨击颇多,但若要在公羊派和谷梁派里选一个,尚谨其实更喜欢董仲舒所代表的公羊派。
公羊派会限制皇权,讲“经权”,认为天子不能履行职责的时候就该让出权力,也认为君臣以义和。
即使是被骂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