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很强烈。
“圣上,英国公年事已高,老臣愿往”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定国公也出班,对于出海远征也很是向往。
“圣上,微臣以为不可”文官领袖李玉堂急忙出班反对,“自古以来,倭寇就被我中原王朝列为不征之国,如若我大明帝国出兵征讨,岂不是背信弃义”。
“圣上,微臣赞同李大人的说法’李玉堂的忠实马仔礼部尚书张松鹤也出面助威,“蒙元三次出海征讨倭寇,皆葬身大海,可见,倭寇虽是弹丸小国,亦有天佑,我中原之国袭扰倭寇是不义之战,也会受到天罚”。
“呵呵,好一个不义之战,张大人是越老越糊涂啊”镇国公出班,“才过去几年,张大人就忘了顺末倭寇侵占建州女真,跨过山海关,在我中原腹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只是个误会,亲兄弟还有拌嘴的时候呢,两国之间出现一点小误会,小摩擦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呵呵呵,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八年抗倭战争,我士卒伤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军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死亡总数高达305万人,加上负伤的176.9万,伤亡总数就是482万人。平民伤亡913万人,其中死亡439万人,负伤474万人)。人口伤亡总计为1278万人。这还不包括不包括鸡笼山、建州女真的伤亡人数,这些一个个数词,张大人认为这是仅仅是一个小误会。。
我们是一个健忘的民族,是一个喜爱以德报怨的民族,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我们可以记住三年,记住五年,但终归有一天我们会原谅,会忘记。
“打仗自然是要死人的,”听到这些已经没有了多少意义的数字,张松鹤不为所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倭寇也诚恳的承认了错误,定国公镇国公何必拿着这事情不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年倭寇使臣的进贡就是一种认错态度,冤冤相报何时了,和平才是于国于民最有利的事”。
“张大人好宽容的心啊,如果张大人的家人死在倭寇的手里,家中女眷尽受倭寇凌辱,还会站在这里口口声声的以德报怨,大方的原谅”。
“镇国公你这是人身攻击,”吃过亏,而且张松鹤担心朱熹洛再让自己交银子,因此放弃了与文臣战斗的想法,“圣上,微臣弹劾镇国公好战,穷兵黩武,并恶意中伤微臣家人”。
“张大人你可知道,汉奸是要被剥皮充草的,骂两句而已,死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