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玩转大明帝国

首页

第608章神器谱(4/5)

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局限,因此一把火绳枪的制造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且火绳枪的操作极为复杂,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这是火枪常出现的毛病,第二步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拧开装药的小瓶,将药从枪口倒入;将预先含在嘴中的弹丸(当时火枪兵普遍习惯)从枪口装入;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药;、点燃火绳:火绳燃烧速度较快,加上点燃后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击前一般不点燃火绳;、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也就是后来枪的击锤)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扣动扳机,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引药点燃药,弹丸发射~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然而火绳枪也存在很多弊端,雨雪天难以使用,而且在点燃火绳的时候很容易点燃身上地方火药,对持枪者有很大的危险。

    戴梓陷入了沉思,王不死也没有着急,而是静静等着,毕竟上辈子王不死也没有接触过武器,他也只有一些道听途说的理论。

    火绳枪注定是要比淘汰的,然而簧轮枪的机件结构较复杂,相较于一般火绳枪枪机约7个零件,簧轮枪枪机零件多在20个以上,而且这些零件所需的精密程度要求较高。

    而王不死比较中意的是燧发枪,燧发枪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燧发枪的使用周期同样很久,直到鸦片战争后才结束。

    不过因为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很费时间,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