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玩转大明帝国

首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真正的大神(2/6)

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古代中国人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前明时期,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

    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主要原因是因为用木炭烧制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因此慢慢的琉璃制作工艺也被我中原匠人遗忘,反而是在西方发扬光大。

    钱很多微微一笑,满脸的自信“这个问题,我已经找到合适的人了,据他说他闭着眼睛都能制造出琉璃”。

    “额,闭着眼睛,这位牛人是何方神圣,我很想见识见识”。

    挣脱开王不死的拉扯,钱很多详细解释道“上次我给你提过,一艘外国船偷渡到王不死大明帝国沿海采买,结果不小心触礁了,被我所救,其中就有一位会制作琉璃,据他所言,它本身欧洲人士,为了躲避战略,逃到了漂亮国,结果漂亮国也不太平,过了没多久的好日子,漂亮国也乱了起来,工作不好干,为了生计他只能冒险出海。”

    此人的经历异常丰富,如果有兴趣可以写一部历险小说,也算是一种糊口手段。

    “这人叫什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额,王不死惊掉了下巴,”这位牛人估计没有人不知道,他可是十九世纪的大网红。家喻户晓的那种,让小爱同学做琉璃王不死一万个放心,

    “你说的是爱因斯坦”

    “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钱很多纠正道。

    确定是同一个人,王不死满心欢喜,就像是迷妹见到了大明星,对于传说中的小爱同学,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