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攒钱送赵大丫来县里学刺绣,但他身体成了这样,这件事就被耽搁下来了。
眼下,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岂不是可惜了?
赵长生笑着说好,让白幼宁选一个。
“长生哥,你真好!”白幼宁的眼睛笑成了月牙。
三个妹妹看着都挺顺眼的,她有点儿挑不出来。
下人们见白幼宁和赵长生一个敢要,一个敢给,吓得立马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大儒的夫人。
大儒夫人正愁没人陪白幼宁呢,听了之后立马去问了大儒的意见。
跟赵长生朝夕相处的这些日子里,大儒和大儒的夫人以及府上的下人们都对赵长生赞不绝口。
大儒听了之后,觉得留赵长生的妹妹在府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大儒老家的亲戚有些不知分寸,整天想着占便宜,吃绝户。
今儿个这家带娃娃来拜访了,说要给大儒过继一个孩子养老,明儿那个亲戚又来了,说要留个孩子给白幼宁做伴儿。
搞得他们烦不胜烦。
虽然大儒老家在这里,但现在的这些亲戚于大儒而言其实都是出了五服的。
他本家的亲戚其实早就都在京城等地定居了。
本就没几分情分,他们又那么烦人,大儒索性首接闭门谢客了,亲戚上门,一律不见。
他们不想让亲戚的孩子进门,白幼宁却很失望,每次都要问为什么不让这个哥哥/弟弟留下来,为什么不让那个姐姐/妹妹留下来。
白幼宁想要有人陪,但赵长生平时还要读书学习,也不能整天陪着她,做些小姑娘喜欢的事。
亲戚家的孩子不合适,白幼宁又想有人陪,大儒夫妻只能另寻他人。
给白幼宁找玩伴也不是那么好找的,白幼宁脑子不好,心理年龄大概只能定格在七八岁。
这人要是选不好,万一带坏他们的宝贝孙女可咋办?
另一方面,他们与赵家之间还牵扯着一个赵长生呢。
赵长生将来是要跟白幼宁在一起的。
那么赵长生的妹妹就是白幼宁的未来小姑子。
嫂子,小姑子,一起长大,情分自然是有的。
将来肯定不会为难白幼宁。
而且赵长生品行好,他的妹妹也应该不会太差。
想清楚之后,大儒夫妻就去找赵家人了,提出想要留个女孩儿给白幼宁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