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其余鱼儿继续繁衍生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将来肯定还有大用处。"奶奶意味深长地说。
回程的路上,陈雪儿抱着装满鱼的篓子,心里充满了感激和信心。她看着奶奶瘦小却挺直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未雨绸缪的生活智慧。
回到饭店,孙少林看到陈雪儿带回的沙棒子鱼,惊讶得合不拢嘴:"这......这是从哪弄来的?现在可是禁捕期啊!"
"放心吧孙会长,"陈雪儿神秘地笑了笑,"这些鱼绝对不是捕的。"
当天做晚饭时,陈雪儿反复试验红薯粉条炒鸡的火候,调整酸辣茴香小玉的配料比例。
"炒鸡最重要的是火候,不能急也不能慢,就像人生一样。"奶奶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陈雪儿忙碌的身影说道。
比赛前一天晚上,陈雪儿又去学校请教奶奶,她紧张得睡不着觉。奶奶走进她的房间,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粉条汤。
"喝了它,好好睡一觉。"奶奶把碗递给她,"记住,做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意。"
陈雪儿接过碗,内心仿佛已经有了无穷力量。
"奶奶,我一定会好好表现的。"陈雪儿坚定地说。
奶奶只是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尽力就好。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奶奶最骄傲的孙女。"
6月2日比赛当天,西城县城南面的广场人头攒动。陈雪儿站在参赛台前,深吸一口气。她看了看身旁准备好的食材——奶奶亲手制作的红薯粉条、散养的乌鸡、从小河沟里捉来的沙棒子鱼。这些不仅仅是食材,更是奶奶的爱和期望。
当评委宣布开始的那一刻,陈雪儿的手不再颤抖。她熟练地处理食材,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炒锅中升腾起的香气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就连评委也不由自主地走近观看。
"这道酸辣茴香小鱼,用的是我们西江河特有的沙棒子鱼。"陈雪儿向评委介绍道,"鱼肉是在天然环境中生长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饲养。"
评委们品尝后,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沙棒子鱼的肉质如此鲜嫩,酸辣味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鱼的鲜美,真是难得的好菜!"
当宣布陈雪儿获得最佳传统美食奖时,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奶奶。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她,更属于那个默默在小河沟里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