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189 年),中牟县衙后堂,23 岁的县长杨原盯着地图上董卓的进军路线,手心里全是汗。19 岁的主簿任峻突然推门而入,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明府可知,董卓弑帝迁都,天下已无王法?" 杨原苦叹:"满朝公卿皆束手,我一县长能如何?"
任峻猛地抽出竹简,上面画满十县兵力部署:"咱有十县之地,万余青壮,若竖起 '' 讨董义旗 '',必成关东首应!" 他压低声音:"近日曹操将军在陈留募兵,若我们先行举事,再率全县归附,必成大功。" 杨原拍案而起:"就依你,你当主簿,总领军事!"
当月,任峻带着族弟任览及宾客家兵三百人,在县府前堆起三丈高的义旗。当曹操的军队开进中牟界时,只见官道两侧百姓举着 "曹公吊民伐罪" 的木牌,任峻穿着簇新的青衫,带着全县吏民长跪迎拜。曹操下马扶起他,见其腰间挂着半旧的算筹袋,笑道:"闻君善治财赋,愿借君为我管粮仓如何?" 任峻一揖到地:"愿为明公效犬马之劳。"
建安元年(196 年)的许都郊外,任峻蹲在杂草丛生的田地里,用木棍划出道道痕迹。羽林监枣祗蹲在旁边:"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如何屯田?" 任峻捡起一块土坷垃:"分两步走:军屯,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民屯,招流民按户分田,收成官民对分。"
他带着吏民挖沟渠、修田埂,亲自设计 "五五制" 屯田法:每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每五屯设一司马,督管农事。遇到老弱流民,他专门划出 "弱民屯",让他们负责饲养家禽、采集野蔬。三个月后,首批百顷稻田泛出绿意,任峻站在田埂上对曹操说:"明公看,这不是荒地,是咱的聚宝盆。"
官渡之战最吃紧时,袁绍骑兵常劫粮道。任峻在粮车上加装铁刺护栏,发明 "十道方行法":千辆粮车为一部,每车配五名护粮兵,前后左右设四层护卫方阵,中间用牛皮绳连成一体。袁军骑兵看着如铁刺猬般的粮队,只能望而兴叹。曹操在军帐中摸着发霉的军粮笑骂:"任峻这小子,比张良的运粮计还妙!"
建安三年(198 年),中原大旱,任峻的老家河南郡饿殍遍野。他瞒着家人打开私仓,将千斛粮食搬上街头,亲自给百姓分粮。族弟任览急得直跺脚:"您忘了当年跟着曹公起事,咱家粮囤都捐了一半?" 任峻抄起木勺:"当年若没有百姓支持,咱哪来的兵源?"
有位妇人抱着濒死的婴儿跪求,任峻解开自己的衣襟,让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