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首页

第127章 三公演义:硬核书圣、佛系名士与毒舌宰相的官场生存法则(4/6)

建安元年(196 年),孙策渡江攻打会稽,40 岁的王朗时任会稽太守。功曹虞翻劝他:"孙策兵强马壮,咱打不过,快跑吧!" 王朗拍案而起:"我深受汉恩,怎能弃城而逃?" 他披上铠甲,带着几千民兵就上了战场,结果被孙策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到海上,差点喂了鲨鱼。

    孙策追上后,看着狼狈的王朗:"你一个书生,何必硬撑?" 王朗正色道:"各为其主,死不足惜。" 孙策敬重他的气节,没杀他,还送他衣服食物。后来曹操征召,王朗从江南辗转三年才到许都,路上穷得只能靠野菜充饥,却还收养了十几位亲友的遗孤,人称 "乱世孟尝君"。

    黄初五年(224 年),曹丕当了皇帝后,喜欢出去浪,经常半夜回宫。54 岁的王朗上疏开怼:"陛下贵为天子,一举一动都是表率。半夜打猎回来,仪仗不全,护卫松懈,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天下交代?" 曹丕借口:"现在吴蜀未平,朕要练习骑射。" 王朗直接怼回去:"汉武帝打猎被汲黯劝谏,陛下难道比武帝还厉害?"

    到了太和二年(228 年),魏明帝曹叡大修宫殿,劳民伤财。68 岁的王朗再次上疏,把大禹、勾践搬出来:"大禹住茅屋,勾践穿破衣,他们才能成就霸业。陛下大修宫殿,百姓都没饭吃了,这是明君该干的事吗?" 曹叡虽然不高兴,但也知道王朗是为了国家,只好放缓工程进度。

    王朗不仅政治上毒舌,学术上更是个杠精。他反对郑玄的经学,专门写了本《圣证论》,把郑玄的注解放大镜式挑刺。郑玄的弟子孙叔然看不下去,写文反驳,两人在学术圈掀起了一场大战。

    但王朗的实力摆在那儿,他注的《易传》《春秋传》等,被列为魏国官方教材,学生遍布天下。最绝的是,他还精通法律,和锺繇一起掌管刑狱,主张 "罪疑从轻",救了不少被冤枉的百姓。有一次,一个小吏偷了官粮,按律当死,王朗却判了劳改:"他是为了老母才偷粮,情有可原,给个改过机会吧。"

    《三国演义》里,王朗被诸葛亮骂死在阵前,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真实的王朗,活到 77 岁,位极人臣,临终前还上疏劝曹叡休养生息。他的孙子王肃更是厉害,注遍儒家经典,成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权威,孙女嫁给了司马昭,外孙是晋武帝司马炎 —— 妥妥的人生赢家,根本不需要靠骂人刷存在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最有意思的是,王朗去世后,门生弟子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