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部分湮灭能量被引导成螺旋状的能量屏障,将致命的伽马射线暂时困在实验室上空。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赵莽看着不断扩大的湮灭区域,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突然抓起一块未完全失效的铅银合金,在上面刻下新的量子编码——这是结合明代工艺与现代理论的最后尝试。当他将编码后的合金插入控制台的瞬间,整个实验室的能量场发生了奇异的扭曲,铅银合金竟开始自主修复屏蔽层的缺陷。
最终,湮灭反应在释放了相当于百万吨TNT当量的能量后逐渐平息。赵莽瘫坐在满地狼藉的实验室里,看着手中斑驳的铅银合金,上面新刻的纹路与明代古篆完美融合。他知道,这场与反物质的惊险博弈,不仅揭示了古代匠师对宇宙终极力量的惊人理解,更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科技领域的大门——在铅与银的交织中,人类或许能找到驯服反物质这头猛兽的终极密码。
4. 技术限制与跨学科验证
电光火石间的时空博弈
量子物理实验室的穹顶下,警报声如同困兽的嘶吼,在金属墙壁间来回撞击。林深死死盯着悬浮在空中的全息投影,四维电网的模拟图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解。幽蓝色的能量线条闪烁不定,如同风中残烛,每一次明灭都让他的心狠狠揪紧——当前模拟的持续时间,正停留在令人绝望的10^{-9}s。
"必须找到突破点!"林深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皮肤上留下月牙状的血痕。按照理论计算,只有维持10^{-5}s,四维电网才能完成拓扑突变,实现跨越时空的能量传输。可现在,这短短万分之一秒的差距,却像横亘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天堑,令所有努力都化作泡影。
助手陈砚抱着一摞厚重的资料冲进实验室,发梢还沾着未干的雨水。"林教授,最新的考古发现!"她将平板电脑狠狠拍在操作台上,屏幕上,几块形状怪异的金属残片泛着冷冽的光泽。"这是从明代沉船上打捞出来的,经检测,上面带有克莱因瓶拓扑缺陷,X射线衍射匹配度高达99.3%,碳14测定年代为1598±20年!"
林深的呼吸骤然急促。他抢过平板,放大图像,残片表面那些细密的纹路仿佛活过来一般,在他视网膜上不断跳跃。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刻痕,竟与他设计的四维电网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难道,四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如此高深的时空技术?
"立刻对残片进行量子解析!"林深的声音不自觉提高八度。实验室内,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