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锦衣卫1

首页

大明锦衣卫197(2/12)

自然现象、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桥梁。

    然而,解开密码只是开始。当林深试图利用这个能量阈值人工制造量子通道时,意外发生了。实验室内的所有电子设备突然失灵,监测仪显示能量读数开始不受控制地暴涨。危急时刻,他想起密账中的最后警告:"擅动天地衡器,必遭雷霆之怒。"

    林深迅速调整参数,将能量值精确控制在1.1×10^5J。奇迹发生了——暴涨的能量突然平息,一个稳定的量子通道在实验舱中缓缓展开。通道内,明代晋商的身影与现代科研人员的影像重叠,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能量密码跨越时空的秘密。

    "这不仅是科学发现,更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对话。"林深望着量子通道,眼中闪烁着敬畏与兴奋。他知道,1.1×10^5J这个能量阈值,既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也是维系天地平衡的关键。在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的交汇处,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被揭开。

    月港惊雷:量子银库的觉醒

    在福建漳州的月港,古老的海风吹过,携着几百年前海上贸易的繁华余韵。江面上,一艘现代化科研船缓缓行驶,船身印着“国家量子考古专项”的标识。林羽站在甲板上,望着岸边的古码头,心中满是期待与紧张。这次,他要揭开月港地下银库隐藏数百年的秘密。

    几个月前,林羽在国家图书馆整理古籍时,偶然发现了一本明代漳州府志的残卷。泛黄的纸页上,用蝇头小楷记载着月港银库在雷暴之夜会发出奇异光芒的传说。“每至惊雷暴雨,银库仿若有灵,光芒闪烁,如星辰坠落凡间。”这段描述,让林羽这个痴迷量子物理与古代文明交融研究的学者,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当研究团队用高精度地质雷达对月港地下进行探测时,一个惊人的发现出现了:地下深处,有一个巨大的金属结构,其轮廓与古籍中对银库的记载高度吻合。更让人震惊的是,初步检测显示,这个银库竟然使用了铌钛合金(NbTi)超导线圈构建量子比特阵列,这是只有现代量子科技才会运用的材料和技术。

    今天,一场罕见的雷暴即将来袭。林羽和团队在银库上方搭建了临时实验室,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准地下。当第一声惊雷炸响,林羽紧紧盯着示波器。随着雷暴电磁脉冲(EMP)频率不断攀升,示波器上的曲线剧烈跳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频率达到3.5×10^{14}Hz,进入近红外波段了!”助手小吴激动地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