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锦衣卫1

首页

大明锦衣卫196(4/12)

"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技术较量拉开帷幕。赵莽带领团队从刀身弧度入手,通过流体力学模拟和量子计算,最终确定了17°这个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角度。"这个角度能让刀刃在接触目标时,产生最理想的应力集中。"赵莽在实验室里向团队解释,"就像用楔子劈开巨石,角度差之毫厘,效果谬以千里。"

    而镐线血槽的设计,则源自对电磁感应原理的巧妙运用。当刀身高速运动时,血槽内的特殊结构会产生微弱的电磁力场,这种力场能与铌钛合金的量子特性产生共振,削弱其表面硬度。"这就像是用声波震碎玻璃,"陈砚形象地比喻道,"我们在寻找与合金共振的''频率''。"

    终于,到了验证成果的时刻。赵莽深吸一口气,将长刀缓缓举起。锻造室里一片寂静,只有通风系统轻微的嗡鸣。怀表被固定在特制的夹具上,其铌钛合金外壳闪烁着冷冽的光泽,硬度达到HRC52的数值,意味着普通刀具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任何损伤。

    赵莽手腕轻抖,长刀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17°的刀尖率先接触合金表面,在接触的瞬间,镐线血槽内的电磁力场被激活。刀刃切入的瞬间,空气中响起一声细微的"啵"响,仿佛空间被割裂。赵莽的动作行云流水,长刀顺势而下,铌钛合金外壳竟如豆腐般被剖开,而内部装载的生物样本——那些沉睡了数百年的细胞组织,却完好无损。

    "成功了!"陈砚激动地跳了起来。赵莽凝视着手中的长刀,刀身上还残留着合金碎屑,在灯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个改良后的刀身结构,不仅是对古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是现代科技与量子物理的完美结合。

    "古人用智慧和经验锻造出破甲利器,"赵莽擦拭着刀刃,眼神坚定,"而我们,用科学和技术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在未来的科研探索中,这把刀或许将成为打开更多未知领域的钥匙,就像当年戚家军的战刀,劈开重重迷雾,开辟新的天地。

    窗外,夜幕深沉,南海的波涛声隐约传来。赵莽将长刀收入刀鞘,心中已然有了新的目标——在量子科技与古代智慧的交融中,继续探索更多可能。

    冰魄凝光:四百年生命的时空守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地下修复室里,考古学家苏雨屏住呼吸,将微型探针插入明代怀表的缝隙。当表盖弹开的瞬间,寒气裹挟着细密冰晶喷涌而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