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锦衣卫1

首页

大明锦衣卫190(6/12)

博弈中,赵莽和他的团队用创新的方法,在星象的古老密码与流体力学的现代模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或许将成为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武器,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着更多人的生命与家园。

    第二阶段:舰队布阵

    声浪之阵:量子海域的六边形堡垒

    暴雨在甲板上炸开银白的水花,林昭站在旗舰"天枢号"的指挥塔内,紧盯着全息投影中跳动的阵型图。十二艘战船在雷达屏幕上组成精密的六边形阵列,宛如深海中蛰伏的机械巨蛛,每艘舰船龙骨处镶嵌的磁化钙钛矿压电片正泛着诡异的蓝光。

    "启动压电系统!"随着指令下达,整支舰队突然震颤起来。Pb(Zr,Ti)O?薄膜在强电场激发下,以d_{33}\approx 500\,pC/N的压电常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40\,kHz的超声波刺破雨幕,在海面下编织出一张无形的声呐网。声呐官的声音带着紧张:"超声波场强度达到临界值,开始干扰涡流形态!"

    林昭的目光扫过战术屏幕上的SST k-ω湍流模型。这个基于雷诺时均方程的现代流体力学模型,此刻正实时计算着每艘舰船周围的水流状态。当第一组涡流数据传回时,她果断下令:"各舰注意,将间距调整至120米!"

    在超声波的轰鸣声中,十二艘战船如同训练有素的舞者,开始进行毫米级的精密位移。海水在舰体两侧分离时,原本紊乱的涡流在超声波的干扰下,逐渐呈现出规律的形态。SST k-ω模型的计算结果不断刷新,当舰船间距达到d = 120\,m的临界值时,整个六边形阵列的后方突然出现了整齐的卡门涡街——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水流现象,而是人类通过精密计算与量子技术,强行塑造的流体力学奇观。

    "涡街稳定性98%!"声呐官的惊呼被淹没在超声波的轰鸣中。林昭却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前方,台风"刻托"的眼壁如同移动的钢铁城墙,裹挟着10^{-3}atm的低压与时速300公里的狂风。而他们的六边形阵列,此刻就是插入风暴心脏的量子长矛。

    突然,旗舰的监测系统发出尖锐警报。台风外围的次声波与舰队的超声波产生共振,部分舰船的压电片出现过载征兆。林昭迅速调出SST k-ω模型的应急方案,手指在战术平板上飞速滑动:"各舰交替调整超声波频率,构建动态频率屏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