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云层也确实是不适合进行天体观测。
她透过浓密的云层,还比较模糊地确定了
这个系外飞行器的飞行方向然后通过这几次拍摄的数据来进一步推断飞行器的飞行速度。
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间隔更长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办法得出结果只能再等接下来几天持续的数据作为支撑。
晚上在郊外第一次捕捉到飞行器的行踪时她能够很确定看到的“小行星”是燃烧状态。
但现在她再捕捉到的“天体”却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俞妙则就拿起笔记本翻开到第一页查看着被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每一条数据。
恰如系统所说关于这个系外飞行器的观测信息最早是来源于今天晚上的一个牧民的观测结果当时是被误以为是流星。
而接下来的十几天则是出现了不同层度的流星雨。
流星雨的形成是因为天体碎片进入大气层后燃烧
俞妙则只能仔细研究起现有的所有信息。
其实仅仅是通过答案条兑换的信息就已经能够得到关于这个飞行器的大部分信息。
如果以近地点为回归点从现在到2020年4月再到2023年10月它的回归周期是三年半。
所以尽管这是属于系外飞行器但在天体运行的问题上至少还是遵循力学原理的。
但是在2023年10月坠落到地球时却被记录为陨石。
这让她不禁有些猜测。
但是一切还要看数据说话。
等到第二天去上班后俞妙则都还在想着系外飞行器的事。
只要想到系外生物的飞行器已经到了距离地球很近的地方她的心里就不太能平静下来。
到中午的时候她便打电话给蔡晴学姐跟蔡晴学姐打听最近有没有观测到新的天体。
蔡晴学姐在天文台工作但是他们那边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的。
“昨晚我在观星的时候看见在火星轨道上出现了一个小行星。”俞妙则说道“根据轨道推测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距离应该会被木星影响偏移的但是它没有偏移。”
“这也不足为奇。”蔡晴学姐显然并未get到俞妙则的真实意图。
并且观星的时间久了在宇宙中什么十万分之一的概率都有可能会发生。
而且这些年的流浪天体越来越多天上飞过来一颗小行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