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黄河的洪水极为可怕。
这些黄连已经种了好几年了,这些大棚是为了让黄连更好的生长,度过冬日的。
“春来将多雨,潮湿易病。”尚谨已经是抗洪的老手了,“我有几个药方,有一些药草,想要献给陛下。”
刘彻还记得之前太医那激动的模样,于是散去左右,只留了卫青一个人在身边。
棚子边有一套木制的桌椅,刘彻新奇地尝试坐了上去,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好,不就是简化的榻嘛,应该是这样坐的?
尚谨也顺势坐下,平静地不像是坐在皇帝对面。卫青坐在了两人中间。
刘彻这下顿时更来兴趣了,大汉的君臣关系还不像后世那样跟主仆似的,同坐议事再正常不过。
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像熟知一切似的,一点都不怯场,难不成是卫青和尚谨讲过这些?
尚谨从袖中取出几片竹简,他已经许久没体会过刀笔刻字了,虽说可以直接在简牍上用笔墨书写,但是字迹易消,倒是刀刻更好保存。
他一边刻着药方,一边说:“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住在河东郡,总听人们讲到春夏之时,河水暴涨,淹没周遭农田屋舍。”
他经历的黄河大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是却很少见到要到人吃人的地步。
“至于大饥,人相食。短短五字,便令人心神不宁。”
正是《汉书》里武帝本纪的记载。
原本他是觉得卫霍不死,后来不至于出那么大的乱子。
都说汉武盛世的丰功伟绩,可到底苦了百姓,他不能坐视不管,要尽量改变未来的局面,他需要权力。
不一定非要站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毕竟那位置肯定是卫霍的,他只需要处在一个能改变一些事情的职位就好。
“你真的不像个小孩。”见他字字皆是篆书,只觉得越看越熟悉。
这个字迹,似乎在哪见过?
大汉如今篆书隶书都有在用,不过更为庄重的场合还是用篆书更多一些。
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刘彻骤然回忆起了自己何时见过这字迹,正是当年有人仿秦相李斯之字,与尚谨的字十分相象。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尚谨一眼,这孩子果然不简单。
“常常有人这么说,可谁说孩童心中不能装着天下安定呢?”
外族入侵时,连孩童至死嘴里都骂着敌人。